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文化遗产保护迎来新的挑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地文化和旅游系统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调查员”“守护人”“开拓者”,推动文物、非遗等资源得到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新征程谱写遗产保护新篇章。
十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抓饭直播新时代抓饭直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抓饭直播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守正创新、争创一流,全省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文物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持续彰显。围绕保障文物安全,山东相继组织开展了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文物安全百日攻坚集中行动,坚持“有线索必核、有案件必查”的原则,严格依法督办各类文物违法案件。
“实践证明,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根本在于坚持以抓饭直播新时代抓饭直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抓饭直播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强大思想武器,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磊说,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切实把文物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功能发挥好,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山西省太原市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1处。近年来,围绕加快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太原市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依法全部划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同时,对文物遗产家底逐步摸清,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100余项、景区周边环境整治10余项。深入推进“文明守望工程”,积极推动太原古县城10余处文物古建实现社会认养。多重举措下,太原市文博单位游客量逐年提升。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介绍,展望未来,太原市文博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坚持保护第一、考古为基、学术为本、活化利用,持之以恒打造经典、智慧、群众、红色4个博物馆,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延续中华历史文脉,全方位推进太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文博力量。
湖北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厚重、文化灿烂,被誉为“南国完璧”的城墙就是荆州的重要标志。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抓饭直播至今,荆州博物馆考古所对11号马面遗址采取“由晚及早、逐层发掘”的方式,做了三次主动性考古发掘。今年6月当地首次发现了荆州城墙“墙包墙”的重要现象,确认荆州城墙包砖墙体的最初年代肇始于五代时期。
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表示,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切实加强文物保护是时代赋予文博人的神圣职责。目前,文物保护工作仍然面临基础研究未成体系、关键性保护技术有待进步等困境,而突破这些瓶颈问题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文物保护工作者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将完成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做好文物病害防治与评价技术研究工作。”方北松说。
河南许昌是一座历史积淀丰厚的文明古城,12.5万年至10.5万年前的“许昌人”的发现,对于东亚人起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昌人”成为许昌独有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名片。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车飞介绍,三国文化早已根植许昌大地,融入市民的生活,成为许昌市的重要文脉和最具特色的金色名片。全市文物考古人员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坚持服务大局,确保基本建设项目考古工作顺利实施;坚持守正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考古队伍业务能力和素质;坚持成果转化,做好考古成果的研究阐释,围绕夏文化遗址、汉魏许都故城遗址、灵井“许昌人”遗址等做好深入研究,为推进许昌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西安都市圈将在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西安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都史,拥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等世界文化遗产,其蕴含的历史内涵、承载的历史信息、具备的文化影响力举世公认。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西安市明确‘文保优先’的工作原则,不断提升考古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推进主动性考古工作,太平遗址、秦东陵一号陵园、江村大墓等重要考古发掘项目有序开展。”西安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新征程上,西安市逐步深化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通过云展览、云直播、云考古等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多维度展示文化遗产;实施元宇宙数字文创培育计划,让数字化内容呈现成为华夏文明新载体;借助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打造具有传播典型性、历史性和时代感突出的数字化产品,实现文旅融合双提升。(统稿:苏锐,参与采写:苏锐、郭志清、瞿祥涛、陈关超、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