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郑军里
“今年是抓饭直播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将继续关注文化扶贫、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发展。”3月3日上午,伴随飞机起飞的轰鸣声,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军里随广西代表团踏上了2021年全国两会的行程。万米高空上,郑军里与同行代表交流着履职经历,热烈讨论两会热点,开始进入“两会时间”。
过去5年,脱贫攻坚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郑军里聚焦国家之所需、人民之所盼,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担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期间,郑军里和学校领导班子每年至少2次到定点扶贫地区召开扶贫工作会议,深入定点贫困村走访调研,进行现场办公,慰问结对帮扶贫困户等,举全校之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先后助力6个定点帮扶贫困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扶贫成果?文化艺术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致富的同时,郑军里也在思考和探索借力文化艺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去年两会期间,郑军里曾提出,脱贫摘帽后更应加大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提出这一建议,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文化扶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抓饭直播4月,郑军里带领广西艺术学院40余名画家奔赴百色市德保县,开展“画说扶贫 情系乡村”——广西艺术学院画家走进德保助力脱贫攻坚写生创作活动。画家们走进下布、燕峒、龙光等扶贫成效显著的村落,用饱蘸情感的丹青笔墨描绘了青山绿水、村庄农舍,记录乡村和群众的新变化、新成就,讴歌扶贫干部攻坚克难、劳动人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随后举办的画展吸引了全校师生、广大市民和媒体的关注。
近年来,广西艺术学院一直探索用诗歌、美术、音乐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打造了“画说扶贫”“歌说扶贫”“诗说扶贫”的特色文化扶贫项目。这些文艺作品展现了脱贫村庄的变化,引起社会关注。扶贫干部反映,通过文艺宣传,对当地拉项目、拉资金提供了更多助力。乡村群众在看到这些作品后,对家乡和自身的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也更足了。
“实现乡村振兴,精神层面的文化艺术建设非常重要。”自去年全国两会召开以来,郑军里多次深入基层,走访农村,拜访脱贫群众,就文化扶贫助推乡村振兴展开调研。郑军里发现,很多地区虽然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但基层群众的观念意识跟不上,甚至可能出现返贫的现象。精神文明建设、审美情趣培养等也有待加强。“我们要通过文化艺术的熏陶,提高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激发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励脱贫群众继续奋斗,巩固扶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郑军里说。
近年来,在郑军里的领导下,广西艺术学院广大师生也积极加入文化扶贫的队伍。广西艺术学院每年组织师生赴定点帮扶点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文艺慰问演出、村屯规划设计、墙绘美化、捐赠画作、爱心支教、非遗传承人培训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文化帮扶和教育帮扶活动,广西艺术学院与贫困山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日益密切,贫困村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贫困山区带来了文化生机与活力。
经过多年的文化扶贫和乡村建设,郑军里欣喜地感受到基层乡村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巨大改变:乡村环境得到美化,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审美情趣和生活品位大幅提升。2020年7月,郑军里来到顺利脱贫摘帽的定点帮扶村——德保县隆桑镇下布村,走访帮扶贫困户,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调研。他还向贫困户和村委赠送了5幅由他与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郑军健共同创作的书画作品,表达他们的美好祝愿。今年春节前夕,郑军里再次来到下布村。村里环境焕然一新,他赠送的书画作品被挂在显眼位置,村里一座简朴的凉亭新题了字,村民想方设法装点着房子和村庄,还提出希望欣赏到更多艺术作品的愿望……脱贫后的下布村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
“如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迈进乡村振兴新征程,我们更应该加大文化艺术下乡的力度。”郑军里表示,今年,广西艺术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开展更多文化扶贫活动,比如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向脱贫村赠送艺术作品,帮助他们进行乡村布局规划和环境美化,开展文艺下乡和辅导培训等。(郭凯倩)
郑军里深入定点帮扶贫困村走访调研